全网唯一标准王
ICS 65.020 YC B 16 备案号:36274—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 YC/T437201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yzus persicae biological control with Aphidius gifuensis 2012-03-23发布 2012-04-15实施 国家烟草专卖局 发布 YC/T437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/T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。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。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分技术委员会(SAC/TC144/SC2)归口。 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、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、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 州公司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余云东、高体仁、余砚碧、杨硕媛、朱艰、田泽华、赵进龙、谷星慧、张立猛、 王新中、白志高、刘龙卫、陈发荣、孙军伟、杨程、蒋自立、杨进波、张华明。 YC/T 437—2012 引 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,声明符合本文件时,可以使用涉及4.1中有关设施、4.4中有关吸蜂 器、第5章和第6章中有关烟蚜茧蜂繁殖和烟田放蜂的相关专利。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、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。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,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,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。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。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 联系方式获得: 专利持有人: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 地址: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102号 专利持有人: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 地址:云南省大理市鹤庆路71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,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。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 利的责任。 YC/T437—201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繁殖烟蚜茧蜂防治烟蚜(Myzuspersicae)的设施及材料、繁殖技术、烟田放蜂和保种 等技术要求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。 2#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GB/T25241(所有部分)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YC/T340.1烟草害虫预测预报调查规程 第1部分:蚜虫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 3. 1 烟蚜Myzuspersicae(Sulzer) 又名桃蚜、桃赤蚜,别名腻虫、蜜虫、油汗,属于同翅目蚜虫科瘤蚜属。 3.2 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(Ashmead) 属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属。 3.3 寄主植物hostplant 用来繁殖烟蚜及烟蚜茧蜂的植物。 3. 4 成株繁蜂法Aphidiusgifuensisrearingwithadulttobaccoplant 利用烟草成株作寄主植物持续繁蚜繁蜂防治烟蚜的方法。 3.5 幼苗繁蜂法Aphidiusgifuensisrearingwithtobaccoseedling 利用烟草幼苗作为饲养载体持续繁蚜繁蜂防治烟蚜的方法。 3. 6 僵蚜 fparasitized aphids 被烟蚜茧蜂寄生后虫体死亡,肿胀、僵硬、不透明的烟蚜。 3. 7 成蜂 adultparasitoid 烟蚜茧蜂的成虫。 YC/T437—2012 3. 8 羽化pupaemergence 成蜂破僵蚜而出的过程。 4设施及材料 4.1繁蜂棚 4.1.1繁蜂棚建在交通便利、有洁净水源、方便烟蚜茧蜂产品运输与投放的地方。 4.1.2以结实材料作框架,用塑料薄膜(或其他透明材料)、遮阳网、60目防虫网按烟蚜茧蜂繁殖需要 搭建成具备通风、透光、遮阴、隔离性的大棚或小棚作为繁蜂棚。 4.1.3大棚为两联体,内设繁蜂室,用60目防虫网间隔。 4.2 植烟容器 采用直径25cm~30cm,高约26cm的塑料盆作为植烟容器。 4.3接蚜笔 选用不损伤烟蚜的毛笔或其他材料。 4.4吸蜂器 采用锥形瓶制成的简易吸蜂器或电动吸蜂器。 4.5容蜂器 采用60目防虫网缝制成的纱网袋或具备透气性的容器。 4.6接蚜杆 由绳和杆组成,用于固定烟苗,换位方便。 5烟蚜茧蜂繁殖 5.1成株繁蜂法 5.1.1繁蜂烟株培育 5.1.1.1 品种选择 选用具有抗病性、亲蚜性的烤烟品种,如云烟203。 5.1.1.2育苗 移裁前70d按GB/T25241的规定进行。 5.1.1.3烟株培育 5.1.1.3.1在烤烟大田移栽前20d~25d,选择5片~6片真叶的无病虫烟苗移栽。 5.1.1.3.2用植烟容器培育烟株的情况下,每1000kg栽烟土加人300kg农家肥、20kg钙镁磷肥、 80g~100g杀菌剂和杀虫剂,拌匀,堆捂发酵后,装土至植烟容器约2/3处。 2 YC/T437—2012 5.1.1.3.3采用地裁的方式时,先翻挖平整土地、碎堡,后拉摘起垄,沟深≥15cm,起方向便于 管理。 5.1.1.3.4使用小棚繁蜂且采用地裁的方式时,裁烟15d左右建棚,烟株距棚边≥25cm。 5.1.1.3.5加强烟株水肥管理,保持烟株叶色嫩绿。 5.1.2烟蚜繁育 5.1.2.1接蚜时间 在烟株长到6片~8片有效叶时接蚜。 5.1.2.2种蚜选择 选用Ⅲ龄、IV龄未被寄生的无翅若蚜。 5.1.2.3接种量 每株繁蜂烟株接种烟蚜20头~30头。 5.1.2.4接蚜方法 5.1.2.4.1挑接法 先用接蚜笔轻轻刺激烟蚜尾部,然后挑取烟蚜接在繁蜂烟株中间部位叶片偏叶基部的背面。 5.1.2.4.2 放接法 将带有烟蚜的叶片剪成小片放在烟株中间部位叶片正面距茎杆约1/3处。 5.1.2.5繁蚜管理 5.1.2.5.1繁蜂棚内温度为17℃~27℃,湿度为50%~80%。 5.1.2.5.2 2加强烟株水肥管理,保持盆土湿润。 5.1.2.5.3 清除棚内其他昆虫。 5.1.2.5.4繁殖烟蚜15d~20d。 5.1.2.5.5 接蚜7d后,防止蚜霉菌侵染。 5.1.3 烟蚜茧蜂繁育 5. 1. 3. 1 接蜂时机 单株蚜量达到2000头以上时接蜂。 5.1.3.2种蜂准备 5.1.3.2.1将烟蚜茧蜂僵蚜放在试管内羽化,剔除重寄生蜂后群体交配24h。 注:重寄生蜂为寄生僵蚜的寄生蜂。 5.1.3.2.2从蜂种保存室中直接吸取成蜂备用。 5.1.3.2.3以浓度为5%的蜂蜜水作为补充食物。 5.1.3.3接蜂量及方法 按蜂蚜比1:50~1:100计算,将收集的成蜂放入繁蜂室内,任其寻找烟蚜寄生。 3 YC/T437—2012 5.1.3.4繁蜂管理 繁蜂棚内保持温度17℃~27℃、湿度50%~80%,大棚繁殖10d~20d,小棚繁殖20d25d。 5.2幼苗繁蜂法 5.2.1繁蜂烟苗的培育 5.2.1.1 品种选择 按5.1.1.1的规定进行。 5.2.1.2育苗 按GB/T25241的规定进行。 5.2.2蜂蚜分接 5.2.2.1烟蚜繁殖 5.2.2.1.1接蚜时期 烟苗大十字期接蚜。 5.2.2.1.2种蚜选择 选择生长正常、健壮无病的烟蚜作为种蚜。 5.2.2.1.3接种量 平均每株烟苗接2头烟蚜。 5.2.2.1.4接蚜方法 5.2.2.1.4.1 将携带有种蚜的烟苗等距离固定在接蚜杆上。 5.2.2.1.4.2将接蚜杆轻轻放置在待接烟蚜的烟苗上。 5.2.2.1.4.3按烟蚜转移情况及时换位,烟苗上烟蚜应均匀分布。 5.2.2.1.5繁蚜管理 5.2.2.1.5.124h后收取携带有种蚜的烟苗。 5.2.2.1.5.2接蚜36h内降低饲养室内光照强度。 5.2.2.1.5.3接蚜36h后加强光照并保持良好通风。 5.2.2.1.5.4繁蚜期间应根据YC/T340.1的规定调查蚜量及虫态。 5.2.2.2 烟蚜茧蜂繁育 5.2.2.2.1 接蜂期 接蚜后10d接蜂。 5.2.2.2.2接蜂量 按蜂蚜比1:50计算接蜂量。 4

.pdf文档 YC-T 437-201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

文档预览
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.0分
温馨提示:本文档共11页,可预览 3 页,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,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
YC-T 437-201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第 1 页 YC-T 437-201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第 2 页 YC-T 437-201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第 3 页
下载文档到电脑,方便使用
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-09-22 19:56:06上传分享
友情链接
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,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,敬请联系我们微信(点击查看客服),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。